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面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ㄢˇㄅㄨˋㄖㄨˊ:「ㄧㄢˊㄇㄧㄢˋ」、「ㄇㄧㄢˋㄇㄠˋ」、「ㄇㄧㄢˋㄖㄨㄥˊ」、「ㄒㄧㄠˋㄖㄨㄥˊ滿ㄇㄢˇㄇㄧㄢˋ」。
  2. ㄕㄣㄈㄣˋㄉㄧˋㄨㄟˋㄖㄨˊ:「ㄇㄧㄢˋ˙ㄗ」、「ㄑㄧㄥˊㄇㄧㄢˋ」。
  3. ㄨㄞˋㄗㄞˋ˙ㄉㄜㄈㄥㄘㄞˇㄑㄧㄥˊㄎㄨㄤˋㄖㄨˊ:「ㄇㄣˊㄇㄧㄢˋ」、「ㄊㄧˇㄇㄧㄢˋ」、「ㄔㄤˇㄇㄧㄢˋ」、「ㄐㄩˊㄇㄧㄢˋ」、「ㄕˋㄇㄧㄢˋ」。
  4. ㄨˋㄊㄧˇ˙ㄉㄜㄨㄞˋㄅㄧㄠˇㄏㄨㄛˋㄕㄤˋㄈㄤ˙ㄉㄜㄧˋㄘㄥˊㄖㄨˊ:「ㄌㄨˋㄇㄧㄢˋ」、「ㄕㄨㄟˇㄇㄧㄢˋ」、「ㄈㄥㄇㄧㄢˋ」、「ㄅㄧㄠˇㄇㄧㄢˋ」。
  5. ㄈㄤㄒㄧㄤˋ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ㄓㄥˋㄇㄧㄢˋ」、「ㄆㄧㄢˋㄇㄧㄢˋ」、「ㄑㄩㄢˊㄇㄧㄢˋ」、「ㄙˋㄇㄧㄢˋㄅㄚㄈㄤ」。
  6. ㄒㄧㄤˋ˙ㄓㄜㄉㄨㄟˋ˙ㄓㄜㄖㄨˊ:「ㄇㄧㄢˋㄅㄧˋㄍㄨㄛˋ」、「ㄅㄟˋㄕㄢㄇㄧㄢˋㄕㄨㄟˇ」。
  7. ㄉㄤㄇㄧㄢˋㄖㄨˊ:「ㄇㄧㄢˋㄊㄢˊ」、「ㄦˇㄊㄧˊㄇㄧㄢˋㄇㄧㄥˋ」、「ㄇㄧㄢˋㄕㄡˋㄐㄧㄧˊ」。
  8. ㄐㄧˇㄏㄜˊㄒㄩㄝˊㄕㄤˋㄔㄥㄒㄧㄢˋㄗㄞˋㄎㄨㄥㄐㄧㄢㄧˊㄉㄨㄥˋㄦˊㄔㄥˊ˙ㄉㄜㄒㄧㄥˊㄐㄧㄧㄡˇㄔㄤˊㄎㄨㄢㄉㄨˋㄦˊㄨˊㄏㄡˋㄉㄨˋㄖㄨˊ:「ㄆㄧㄥˊㄇㄧㄢˋ」。
  9. ㄌㄧㄤˋㄘˊ:①ㄐㄧˋㄙㄨㄢˋㄆㄧㄥˊㄇㄧㄢ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ㄙㄢㄇㄧㄢˋㄑㄧㄤˊ」、「ㄧˊㄇㄧㄢˋㄍㄨㄛˊㄑㄧˊ」、「ㄌㄧㄤˇㄇㄧㄢˋㄐㄧㄥˋ˙ㄗ」。②ㄐㄧˋㄙㄨㄢˋㄐㄧㄢˋㄇㄧㄢˋ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ㄐㄧㄢˋㄍㄨㄛˋㄧˊㄇ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n
解釋:
  1. 臉部。
    【例】面貌、顏面、臉面
  2. 相貌、外貌。
    【例】面惡心善、洗心革面
  3. 向著、對著。
    【例】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南面稱王
  4.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
    【例】路面、水面、封面
  5. 當面。
    【例】面呈、面商、面授機宜
  6. 部位、方位。
    【例】正面、四面八方
  7. 景況、情況。
    【例】場面、局面、世面
  8.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
    【例】平面
  9. 量詞。計算平面物的單位。
    【例】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
  10.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
    【例】見過一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n
解釋:
[名]
1.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量詞:(1)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2)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副]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c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在幾何圖形或電腦圖學中,指一實物(如立方體)的一個面。
(二)在印刷領域,常為字體(type face)的簡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lane
作者: 盧玉珍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是指一種想像的長方形平面,分別垂直交叉地穿過人體之中線,其中共有三個這類的平面。
參照:
Cecily Dell, Aileen Crow and Irmgard Bartenieff《Space Harmony: Basic Terms》1977;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ā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當著別人的面。
  2. [[名] ] 場面、面子。
音讀: b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臉。
  2. [[量] ] 計算平面物體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說文解字.面部》:「面,顏前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隋書.卷三一.地理志下》:「衣冠之人,多有數婦,暴面市廛,競分銖以給其夫。」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三國演義》第三六回:「中平末年,嘗為人報讎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所獲。」

2.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廣韻.去聲.線韻》:「面,向也。」《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陸賈》:「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紅樓夢》第五五回:「那時趙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飯。寶釵面南,探春面西,李紈面東。」

3.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書經.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權猶豫未決,吳太夫人命周瑜、張昭等面議。」

4.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三國演義》第二○回:「劉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來未遲。」《西遊記》第二九回:「唐僧步行至廟門外,對閣門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來面駕,倒換文牒,乞為轉奏轉奏。』」

5. 偽裝或遮蔽用之面套。如:「代面」。《南史.卷八○.賊臣列傳.侯景》:「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

6. 方向、部位。如:「片面」、「全面」、「四面八方」。《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唐.吳融〈山居即事〉詩:「小亭前面接青崖,白石交加襯綠苔。」《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紅樓夢》第一二回:「鏡把上面鏨著『風月寶鑑』四字,遞與賈瑞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7. 物體外表或上部之一層。如:「路面」、「水面」。《元史.卷四八.天文志一》:「其制以銅為之,平設單環,刻周天度,畫十二辰位,以準地面。」《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走到狀元境,只見書店裡貼了多少新封面。」《紅樓夢》第二五回:「趙奶奶你有零碎緞子,不拘什麼顏色,弄一雙鞋面給我。」

8. 景況、情況。如:「場面」。《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裡去了,卻帶了若干做公的,來捉解珍、解寶。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說不得。」《紅樓夢》第一六回:「明兒你見了他,好歹描補描補,就說我年紀小,原沒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他的。」

9. 面子。如:「薄面」。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一折:「若不看解勸街坊面分,小後生從來火性緊,發狂言信口胡噴。」《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頑之輩,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10. 臉上神情。《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我終日在姊夫家裡走動,翻那面皮不轉。不若你們聲張出首,我在裡頭做好人。」《九命奇冤》第一三回:「倘使沒有梁天來這件事,我不至於同妹子破面,我妹子就不至於上吊。」《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前就是我無錢,以致同他翻面;如今有了錢,各色事情就好商議了。」

11.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轉來,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報他大娘子到來,再作區處。」《紅樓夢》第二回:「一面說,一面讓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肴來。二人閑談漫飲,敘些別後之事。」《老殘遊記》第六回:「同這北街上的張二禿子,一面吃酒,一面說話。」

12. 當量詞:

⑴ 計算平面物之單位。如:「一面國旗」、「三面牆」。《紅樓夢》第五七回:「我看見你文具裡頭有三兩面鏡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給我留下罷。」

⑵ 計算見面次數之單位。如:「見過一面」。《紅樓夢》第一回:「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紅樓夢》第六回:「今兒寧可不會太太,倒要見他一面,才不枉這裡來一遭。」

13.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之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A04763

注音: ㄇ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