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哲保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g zhé bǎo shē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明哲保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g zhé bǎo shēn |
解釋: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明哲保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後亦用「明哲保身」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 △「獨善其身」 |
||||||||||
典故說明:
「明哲保身」本來是稱頌他人的一句話。明哲,是說一個人明達事理,洞見時勢;保身,是說這個人能擇安去危,保全其身,遠離禍害。出自於《詩經.大雅.烝民》這篇詩。這篇詩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全詩共分八章,在詩的第四章,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國的好壞;是一個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這裡的「明哲保身」顯非原來用法,於是「明哲保身」這句成語就從原來積極贊頌的意義,一轉變成消極退守的意義了。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 使用類別 用在「明事慎行」的表述上。&用在「退縮自保」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潔身自好、獨善其身 形音辨誤 明,音ㄇ|ㄥˊ,明智,通曉事理。不可寫作「名」。 同 「明哲保身」及「獨善其身」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 異 「明哲保身」側重於「保身」,不使自己涉入危險的處境;「獨善其身」則側重於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
|
||||||||||
典源: 《詩經.大雅.烝民》 肅肅(1)王命,仲山甫(2)將(3)之;邦國若否(4),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5),以保其身。夙夜匪解(6),以事一人。
〔注解〕 (1) 肅肅:嚴敬、嚴正。 (2) 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詳。亦稱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 將:行、奉行。 (4) 若否:猶臧否。善惡、好壞。若,善。否,音ㄆ|ˇ,惡。 (5) 哲:明智。 (6) 夙夜匪解:日夜勤奮不懈怠。見「夙夜匪懈」。 |
||||||||||
書證:
01.《抱朴子.外篇.仁明》:「明明在上,元首之尊稱也;明哲保身,〈大雅〉之絕蹤也。」
02.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盡悴事君,明哲保身,進退始終,不失其道。」
03.《宋史.卷三四○.呂大防等列傳》:「論曰:『……頌獨巋然高年,未嘗為姦邪所汙,世稱其明哲保身。』」
04.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於奸臣之手。」
05.《明史.卷一三二.朱亮祖等列傳》:「贊曰:『……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明哲保身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