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林斯基學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ryinsky Ballet School
作者: 林亞婷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機構。著名的俄國基洛夫(Kirov)芭蕾舞團(又稱馬林斯基芭蕾)的附屬學校。1730年代成立於聖彼得堡,早期為栽培宮廷藝人,而自歐洲邀請來許多舞蹈家。十九世紀時,在數名法國舞蹈尖兵的協助下,如編《花神與西風》(Flore et Zephyre)的查理士-路易.迪得羅(Charles-Louis Didelot)、編《吉賽兒》的朱.裴洛堤(Jules Perrot)、編《柯比莉亞》的亞瑟.聖雷翁(Arthur Saint-Leon)、與編《睡美人》的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以及熟悉丹麥派的包諾維(Bournonville)芭蕾技巧的舞蹈家克里斯典.約翰生(Christian Johansson)等,他們在該校給「俄國芭蕾」建立了一套嚴格教學方式,為全球栽培出最頂尖的國際級舞星,包括後來在西方大放異彩的米契爾.佛金(Michel Fokine)、瓦司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安娜.帕芙洛娃(Anna Pavlova)、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娜塔麗亞.馬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與米凱爾.巴瑞雪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等。其特色在於精緻、優雅的氣質與乾淨的技巧(如代表作《天鵝湖》),有別於較重視純特技式、大動作的波修瓦(Bolshoi)派俄國芭蕾。
參照: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林斯基學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