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譬 - 教育百科
譬 |
|
- 部首 言
- 部首外筆畫 13畫
- 總筆畫 20畫
- 漢語拼音 p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ì |
解釋:
[動] 1.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如:「譬喻」、「譬如」。《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家室之好。』」 2.告訴、說明、使知曉。《後漢書.卷四七.班超慱》:「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踰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也。』」 3.了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論曰》:「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譬,豈苟進之悅。」 [名] 比喻。《詩經.大雅.抑》:「取譬不遠,昊天不忒。」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比喻。《說文解字.言部》:「譬,諭也。」《詩經.大雅.抑》:「取譬不遠,昊天不忒。」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2. 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如:「譬喻」、「譬如」。《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家室之好。』」 3. 告訴、說明、使知曉。《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踰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邪。』」 4. 瞭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未譬,豈苟進之悅。」 |
|
注音: | ㄆ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譬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