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ㄨㄟˇㄋㄧㄠˇㄇㄧㄥˊㄗㄨㄟˇㄐㄧㄥˇㄐㄧㄠˇㄉㄡㄏㄣˇㄔㄤˊㄩˇㄇㄠˊㄉㄨㄛㄨㄟˊㄏㄨㄟㄏㄜˊㄙㄜˋㄔㄤˊㄕㄜˋㄖㄨˋㄕㄨㄟˇㄓㄨㄥㄅㄨˇㄕˊㄒㄧㄠˇㄩˊㄅㄟˋㄌㄟˋㄎㄨㄣㄔ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體格大小不一。大多數嘴、頸、腳均長,也有少數三者皆短。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昆蟲等。
    【例】中杓鷸、赤足鷸、鷹斑鷸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鳥名。今為鷸科鳥類之通稱,其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說文解字.鳥部》:「鷸,知天將雨鳥也。」《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漢.高誘.注:「鷸,知天將雨鳥。」

2. 翠鳥。又名翡翠。《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六.春秋左氏音義》:「鷸,翠鳥也。」宋.楊時〈望湖樓晚眺〉詩:「湖光寫出千峰秀,天影融成十里秋。翠鷸翻風窺淺水,片雲隨意入滄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序例下.藥名同異》:「鷸,田間小鳥,魚狗鳥。」

注音: 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