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蓆鱗鼬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Ophidion asiro (Jordan & Fowler, 1902)
形態:
席鱗鼬鳚身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頭部沒有鱗片,身體上的鱗片比較長,鱗片間的排列相互成直角;其鰓蓋骨和前鰓蓋骨上沒有任何的硬棘;腹鰭為2枚前端相連的鰭條;胸鰭及尾鰭末端圓鈍;身體呈淡棕色,上面則有許多細小的淺黃色斑點分布其上,背鰭和臀鰭外緣顏色較深,延伸至尾鰭部相癒合在一起。最大體長可達20公分左右。
分布:
蓆鱗鼬鳚的分布範圍非常狹窄,僅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從日本一直到台灣之間,本省則在西南及東北海域有採獲的記錄,屬於較為罕見的魚種。
生態習性:
蓆鱗鼬鳚其棲息水層,是在大陸棚上面的沙泥底質環境,大約在2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
利用:
雖然棲息的深度不深,但是因為較少見,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鼬鳚魚目(Order Ophidiiformes)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亞目:
鼬鳚魚亞目(Suborder Ophidioidei)
科:
鼬鳚科(Family Ophidiidae),Cusk-eel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蓆鱗鼬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