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康國樂(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ang Kuo Yüeh (Chi)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種類名稱。隋朝(西元581∼西元618)「九部樂」之一。唐朝(西元618∼西元907)「九部樂」、「十部樂」之一。屬儀式舞蹈。康國係粟特國之一邦,位於Samarkand地方。「康國樂」起自北周武帝(西元561∼西元578)迎娶突厥女阿史那皇后,「康國伎」及樂舞同時東來。彼等由北周之「大司樂」管領。歌曲有「戢殿」、「農和正」。舞曲有「賀蘭 鼻始」、「末奚波地」、「農惠 鼻始」、「前拔地惠地」。樂器有笛、正鼓、和鼓、銅拔等四種。樂工七人,著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衿標。舞者二人,著緋襖、錦袖、絲綾渾襠、赤皮靴、白帑。有名之《胡旋舞》即出自康國。白居易(西元772∼西元846)之《新樂府》中,曾讚美該舞:「胡旋女胡旋女,心應絃手應鼓,絃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飄轉蓬舞」。《胡旋舞》之舞樂譜雖亡失,但從白居易詩作中所描寫者可略知其舞姿。就樂器而言亦可窺知「康國樂」(舞)之風格。
參照:
《隋書.音樂下》、《舊唐書》、《新唐書》、《通典》、《唐代音樂史的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康國樂(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