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與專(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趙中建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紅與專」即指政治與專業業務的關係,主要是指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發展方向上的大辯論。「紅」是指知識分子的政治思想階級立場等;「專」是指專業知識、技術能力等。是中國傳統「德」與「智」在中國大陸意識形態下的矛盾的反映。比較集中的辯論大致有三次:第一次始於一九五七年夏季,第二次在一九六四年,第三次主要集中於一九六五年。其中尤以第一次的大辯論最為典型,幾乎在所有高等院校的學生中均掀起紅與專辯論的高潮,很多社會知名人士也參與了紅與專的辯論,報刊、雜誌則刊登了許多有關論爭的文章。辯論中主要有「先專後紅」、「多專少紅」、「紅專分工」等主張。其中以「先專後紅論」較為普遍,主要是認為在學校學習期間先把專業業務學好就行,待業務學好後再學政治理論,認為「業務一年不學十年補,政治十年不學一年補」,此觀點又稱作分段論。「多專少紅論」則認為不「紅」不好,但「紅」多了影響「專」(業務)也不行。「紅專分工論」認為既要做科學家又要做革命家是不現實的,主張政治(紅)和業務(專)分開,「搞自然科學的,業務中沒有政治,不問政治照樣能有成就」。上述各種觀點在辯論中受到批評,最後較一致的看法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要做到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統一,「我們要重視政治,也要重視專業,沒有不結合政治的專業,也沒有不結合專業的政治。」毛澤東則於一九五八年一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從哲理上作了如下概括:「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關係,是兩個對立物的統一。一定要批判不問政治的傾向。一方面要反對空頭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對迷失方向的實際家。政治和經濟的統一,政治和技術的統一,這是毫無疑義的,年年如此,永遠如此,這就是又紅又專。」此一辯論遂告終。此後,在文化大革命和歷次政治運動中,知識分子經常面對政治與技術的矛盾,因此「紅」與「專」的辯論往往以其他形式再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與專(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