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舞 - 教育百科
龍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ung Wu |
作者: | 王克芬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中國傳統舞蹈。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作龍求雨的記載,其中有一片將十五人與龍連在一起的卜辭稱:「十人又五□□龍□,又雨」(見《殷契佚存》),令人聯想一列執龍形的隊伍,於田間舞動求雨的情景。《春秋繁露》已有天旱求雨的明確記載。在不同的時間季節,用不同身份人數的人,舞顏色與長短各異之龍。如春旱求雨,在甲乙日由小童八人服青衣舞八丈青的大蒼(青)龍;夏求雨,在丙丁日由壯者七人服赤衣舞七丈長的大赤龍;冬天禱於名山,在壬癸日由老者六人服黑衣舞六丈長的大黑龍,還有季夏禱山陵舞五丈長的大黃龍,秋天舞九丈長的大白龍等。漢代百戲中也有「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的魚龍漫衍之戲。其後在唐、宋、元、明、清各代及至現今,龍舞均極為盛行。在長期廣泛的流傳中,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特點和不同材質道具的豐富多彩的《龍舞》。如布龍、紙龍、水龍、肉龍、香火龍、龍燈、板凳龍、百葉龍、滾花龍、段龍、斷頭龍等等,在道具製作、表現方法與表演技巧上創造與累積了豐富寶貴的經驗。各種龍舞,成了廣大群眾年節中抒發喜悅心情,寄託良好愿望的舞蹈表演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龍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