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山石 - 教育百科
符 | |
山 | |
石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符山石的英文Idocrase是源自希臘語,為「形狀(Form)」和「混合(Mixing)」的意思,因為它的晶體型態,看似其它礦物的晶形混和而成。而此種礦物也因產在義大利維蘇威Monte Somma附近,所以又稱為維蘇威石(Vesuvianite);而產在美國加州呈綠色緻密狀者,其外觀似玉,則被稱之為加州石(Californite)。 符山石通常呈綠、黃綠或褐色,少數為白色、粉紅、黃、紅、紫或藍色。顏色的變化主要與雜質種類有關,含Cr呈綠色;含TiO2和MnO呈褐色或粉紅色;含Cu呈藍至綠藍色;若含Fe3+較Fe2+的量相對增加時,顏色會從淺綠變為褐色。解理不完全,硬度介於 5 ~ 6.5之間。一般晶體透明度差者,不能用來做寶石,在寶石市場上用來做低檔寶石或玉石的是綠色緻密塊狀的符山石。 |
|
知識 1: 3~3.99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符山石 | |
國外產地: | 美國的Alaska、Colorado、Maine、New York、Vermont等州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矽酸鹽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符山石(Vesuvianite) 符山石屬矽酸鹽礦物。形成於變質石灰質岩中。常與透輝石、綠簾石、柘榴子石、方解石、金雲母、矽灰石等礦物共生。為短稜柱狀晶體,亦常呈角錐狀、塊狀等。其顏色有綠色、棕色、白色、黃色、紫色等。符山石屬透明到半透明礦物,透明的符山石為半寶石。並具有玻璃光澤與松脂光澤。 |
|
知識 2: "符山石 符山石(Vesuvianite) 符山石屬矽酸鹽礦物。形成於變質石灰質岩中。常與透輝石、綠簾石、柘榴子石、方解石、金雲母、矽灰石等礦物共生。為短稜柱狀晶體,亦常呈角錐狀、塊狀等。其顏色有綠色、棕色、白色、黃色、紫色等。符山石屬透明到半透明礦物,透明的符山石為半寶石。並具有玻璃光澤與松脂光澤。 "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符山石 |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岩石分類: | 變質岩 |
紀錄類別: | 變質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