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六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六蔽」語出〔論語.陽貨篇〕;原文為「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所謂「六言」,就是仁、知、信、直、勇、剛六種品德;但是孔子告訴子路,六種品德的背後有六種弊害:愛好仁德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是愚昧;愛好聰明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是好高騖遠;愛好信實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是會造成傷害;愛好正直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是急躁而不近人情;愛好勇敢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可能會犯上作亂;愛好剛強而不好學,所產生的蔽害,是膽大妄為。
  愛好仁、知、信、直、勇、剛這六種品德,原是有益自己與別人的事,為何反會帶來六種蔽害呢?其關鍵就在於是否「好學」上。因為「愛好」本身是「聞其風而悅之」,唯有「學」才能使人「知義之所在」,所以若不「學」而徒然的「好」,會使人不能探究其所以然之理,反而產生一些蔽害。若單就存心來論,六種品德有其堅守之處;但是在真正實行時,若無法了解其根本道理,將使得這六種品德原先所執著的成了一種蔽,而使人變成愚蠢、放蕩、傷害、急躁、叛逆、狂妄。因此人需要藉著「學」來使自己能明辨是非。孔子在此處為「德」與「學」,或「行」與「知」的關係,作了一次精簡的闡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六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