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凡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ˊㄑㄧㄝˋㄖㄨˊ:「ㄈㄢˊㄕˋ」。
  2. ㄆㄨˇㄊㄨㄥ˙ㄉㄜㄅㄨˋㄔㄨㄙㄜˋ˙ㄉㄜㄖㄨˊ:「ㄆㄧㄥˊㄈㄢˊ」、「ㄗˋㄇㄧㄥˋㄅㄨˋㄈㄢˊ」。
  3. ㄖㄣˊㄕˋㄙㄨˊㄕˋㄖㄨˊ:「ㄈㄢˊㄐㄧㄢ」、「ㄈㄢˊㄔㄣˊ」、「ㄔㄠㄈㄢˊㄖㄨˋㄕㄥˋ」、「ㄒㄧㄢㄋㄩˇㄒㄧㄚˋㄈㄢˊ」。
  4. ㄗㄨㄥˇㄍㄨㄥˋㄖㄨˊ:「ㄩˊㄓˋㄌㄧˋㄍㄨㄛˊㄇㄧㄣˊㄍㄜˊㄇㄧㄥˋㄈㄢˊㄙˋㄕˊㄋ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1. 平庸、平常。
    【例】平凡、非凡、自命不凡
  2. 塵世、俗世。
    【例】凡間、仙女下凡、仙凡路隔
  3. 概括之詞。
    【例】凡年滿二十歲的人,都有選舉權。
  4. 大旨、綱要。
    【例】發凡起例
  5. 總共。
    【例】全書凡二十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形]
1.平庸、平常。如:「平凡」、「非凡」、「自命不凡」。清.洪昇《長生殿》第三八齣:「我聽你這琵琶,非同凡手。」
2.塵世的、世俗的。如:「凡間」。唐.李中〈寄廬山簡寂觀重道者〉詩:「似醒一夢歸凡世,空向彤霞寄夢頻。」《西遊記》第二回:「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
[名]
1.大旨、綱要。如:「發凡起例」。《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僕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
2.塵世間。如:「仙凡路隔」、「天仙下凡」。
[副]
1.概括之詞。如:「凡是有生命之物,都稱生物。」
2.總共。如:「全書凡二十章。」《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凡百三十篇。」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平常、平庸、普通的。
  2. [[形] ] 概括、全部。
音讀: huān
又音: hā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世間、塵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