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割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ㄉㄠㄑㄧㄝㄉㄨㄢˋㄖㄨˊ:「ㄍㄜㄘㄠˇ」、「ㄍㄜㄉㄠˋ」、「ㄑㄧㄝㄍㄜ」。
  2. ㄈㄣㄎㄞㄏㄨㄚˋㄈㄣㄖㄨˊ:「ㄍㄜㄖㄤˋ」、「ㄍㄜㄐㄩˋ」、「ㄍㄜ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刀切劃。
    【例】切割、割肉、任人宰割 ◎
  2. 劃分、分開。
    【例】分割、割地
  3. 斷絕、截斷。
    【例】割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用刀切開。如:「割傷」、「割肉」、「任人宰割」。《莊子.盜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2.分開、劃分。如:「分割」。《戰國策.秦策四》:「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唐.杜甫〈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3.斷絕、捨棄。如:「割愛」。漢.王充《論衡.本性》:「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厲為善矣。」
[名]
災害。《書經.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刀子等工具將東西切開或切斷。
  2. [[動] ] 引申為分配或劃分東西。
音讀: k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