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神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én xiù
解釋:
1.形容山勢神奇秀麗。唐.杜甫〈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2.人名。(西元606~706)唐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俗姓李,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則天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弟子有普寂、義福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神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鄭郁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神秀(606~706),唐代僧人,生於隋煬帝大業二年,卒於唐中宗神龍二年,為禪宗北宗創始人;俗姓李,陳留慰氏(今河南尉氏縣)人。少年時即已遍覽經史,博學多聞,未幾發心出家,高宗武德八年(625)在洛陽天宮寺受具足戒。神秀身長八尺,濃眉秀目,威德具足,器宇軒昂,有若帝王。五十歲時,到黃梅雙峰東山寺投入五祖弘忍門下,運水挑柴以苦自役,精勤不懈,五祖知是法器,因而倍受重視;而神秀悟解超群,頗受大眾崇仰,故人稱「神秀上座」,弘忍令為「教授師」。不過,弘忍後來擇選法嗣時,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未得弘忍印可。
  弘忍圓寂後,神秀到江陵(今湖北)當陽玉泉山弘揚禪法,倡漸悟;主張需修行磨練,不斷清除各種世俗妄想雜念,以達到佛教理想的真如之境。後來被武則天請到洛陽、長安弘法;中宗、睿宗時,也備受尊敬,成為兩京法主、三帝門師。其法徒甚夥,著名者有普寂、義福等;普寂的弟子道璇還將此宗禪傳往日本,死後中宗諡號為「大通禪師」。
  [壇經]記載慧能問神秀弟子志誠,神秀如何示眾,志誠說:「常指誨大眾:住心觀淨,常坐不臥,,這可說明神秀禪風。禪宗自四祖道信以來,即並重般若,提倡一行三昧,神秀更擴大其方便,涉及多種經論。宗密的[圓覺經大疏鈔]載其門下傳有五方便門,即是:(1)總彰佛體門,亦稱雜念門,依起信論說心體雜念;(2)開智慧門,亦稱不動門,依[法華經]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3)顯不思議解脫門,依[維摩經]說無思無想為解脫;(4)明諸法正性門,依[思益經]說心不起離,自性為正性;(5)見不異門,依[華嚴經]說見諸法無異,自然無礙解脫。
  神秀的著作,傳有[大乘五方便]及[觀心論]一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神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