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四始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sì s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shǐ
解釋:
1.舊說《詩經》有四始,其說法有二:(1)指風、小雅、大雅、頌。〈詩大序〉:「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2)指風、小雅、大雅、頌的首篇。《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2.農曆元旦。因正月初一為年、時、月、日的開始,故名。《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四始者,候之日。」唐.張守節.正義:「謂正月旦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故云『四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四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