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會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guó hu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ó huì
解釋:
  1. 立憲國家中,代表民意的最高立法機關。如美國的參議院、眾議院。
    【例】執政黨可望在此次選戰中再次入主國會。 △議會、議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國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ó huì
解釋:
立憲國家代表民意的最高立法機關,通稱為「國會」。如美國的參議院、眾議院。也稱為「議會」、「議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國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rliament
作者: 張秀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會乃各國家立法機構之通稱。所謂立法機構,乃代表國民行使立法權,及監督行政為主要任務之國家合議機構。近代立法機構之肇建始於英國,十五世紀時,英王承認國會有法律之提案權與議決權,國會乃成為正式的立法機構。
  內閣制國家以英國為代表,其國會採兩院制,貴族院(House of Lords)代表貴族,由英王賜封或世襲;下院(House of Commons)代表平民,由民選產生。兩院制起源於十四世紀,是一歷史演變的產物,而非法制創設的結果。兩院間勢力之消長至一九一一年業已確定,該年所制定之〔國會法〕(Parliament Act)使下院掌握實際立法權,但貴族院仍握有部分制衡力量及其象徵意義。
  總統制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其國會採參議院(Senate)與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兩院制。參議院由各州直接民選二名參議員組成;眾議院由各州所畫分之若干選區中,一區選舉一名眾議員組成。參眾兩院雖有同等立法權,但參議院有官吏任命同意權、條約批准權,同時,任期較長。因此,參議院之影響力較眾議院為高。
  委員制國家以瑞士為代表,其國會亦採兩院制,一為代表人民之國民議會(National Council),一為代表各邦之聯邦院(State Council)。國民議會議員按各邦人口比例,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聯邦院則由各邦二名議員組成,而各邦之選舉方式及任期由其自行訂定。瑞士聯邦國會之職權廣泛,除一般國家國會之權力外,尚有選舉聯邦行政委員、聯邦法院法官,軍事權,及發布命令、決定政府官員薪俸、大赦特赦等職權。
  我國的國會依司法院釋字第七十六號解釋:「就〔憲法〕上之地位及職權之性質而言,應認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共同相當於民主國家之國會。」唯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全體監察委員由總統提名經由國民大會同意任命,因此監察院已非國會之一,而監察委員亦非民意代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國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