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hò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ˋ ㄨㄟˋㄓˋㄕㄤˋㄩˇㄑㄧㄢˊ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ㄏㄡˋㄇㄧㄢˋ」、「ㄅㄟˋㄏㄡˋ」。
  2. ㄗㄞˋㄕˊㄐㄧㄢㄕㄤˋㄩˇㄒㄧㄢ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ㄒㄧㄢㄏㄡˋ」、「ㄒㄧㄢㄌㄞˊㄏㄡˋㄉㄠˋ」、「ㄏㄡˋㄌㄞˊㄐㄩㄕㄤˋ」。
  3. ㄗˇㄙㄨㄣㄖㄨˊ:「ㄏㄡˋㄙˋ」、「ㄏㄡˋㄉㄞˋ」、「ㄇㄧㄥˊㄖㄣˊㄏ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òu
解釋:
  1. 時間或次序較晚的。與「先」、「前」相對。
    【例】以後、後天、先來後到
  2. 位置在背面或接近末端的。與「前」相對。
    【例】背後、後排、向後轉。 ◎
  3. 子孫。
    【例】無後、名人之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òu
解釋:
[名]
1.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形]
1.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副]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動]
1.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2.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rrière
作者: 鄭淑姬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術語。後〈derrière〉。意指在後面;這個術語表示一個舞步、動作或舞姿在身體的後方。例如:後雕像姿〈attitude derrière〉。
參照:
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ā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指時間次序上比較晚的。
  2. [[形] ] 在背面的。
  3. [[形] ] 排序在次的。
音讀: hā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iō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音讀: hō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