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染色體 - 教育百科
ˇ
ˋ
ˇ
  • 漢語拼音 rǎn sè t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 sè tǐ
解釋:
  1. 細胞核內由去氧核醣核酸和蛋白質所組成的微細構造。含有遺傳因子。染色時比細胞其他部分容易呈現深色而得名。
    【例】人體細胞在正常狀況下有四十六個染色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染色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 sè tǐ
解釋:
由DNA與相關蛋白質結合而成的構造,攜帶生物體的遺傳訊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romosom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細胞核中由去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質及少量核糖核酸(RNA)組成的線狀物。DNA雙螺旋繞在八聚體組蛋白之外形成核小體,核小體再組成串珠樣的染色質。在細胞分裂前期,染色質經多層次的螺形化形成染色分體 (chromatid),2個染色分體以著絲粒連成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長度適宜,形態穩定,便於觀察,是細胞遺傳學的主要研究材料。通常,體細胞有2套染色體(二倍體,2n),性細胞有一套染色體(單倍體,n)。一個物種體細胞的染色體組型 (karyotype)是固定的,如蠅有4對染色體,小鼠有20對,大鼠有21對,人有23對。人類每個體細胞的23對染色體中,2個為性染色體,即X和Y(男性為XY,女性為XX),餘22對為體染色體。按長短順序、著絲粒位置,將體染色體編為 1~22對,分為A~G共7組。應用染色體分帶技術,可將每條染色體的短臂(P)和長臂(q)分為若干區,每區又分為若干帶,每個帶還可分為若干亞帶。在定位時,以4或5個字母來表示,如1q23.1表示1號染色體長臂第2區第3帶的第1亞帶。利用分帶技術,可準確區分同組的各對染色體及識別染色體結構的細微變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染色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染色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