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沙黑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hel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在撒哈拉沙漠的南方與赤道雨林非洲之間,有個狹長的地帶名叫沙黑爾(Sahel),它包括塞內加爾、茅里塔尼亞、馬利、上伏塔、尼日和查德等六國,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從1968年起到1974年,這個地區的降雨很少,發生了乾早。不久乾旱又向東延伸,擴張到東非洲的蘇丹、衣索匹亞和索馬利亞等地;後來乾旱再繼續向南延伸,更擴大到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中非、烏干達和肯亞等地。很不幸,1975年乾旱又降臨沙黑爾地區,一直延續到1980年。沒多久,乾旱又再度光臨沙黑爾地區,一直持續到1984年。這次連續三段時期的乾旱,造成了沙黑爾地區空前的大災難,損失難以估計,單是生命就造成約2千萬人的死亡。
  在過去歷史中,沙黑爾地區也常面臨週期性的乾旱現象,但是造成的災害並不大。當地一年僅有四個月有雨,地表的作物是粟。在1960年代初期,當地人口及牲畜成長得非常迅速,總人口數已達到1930年代的3倍。因此在1960年代以後,一旦乾旱來臨,作物及草地植物即紛紛枯死,人和牲畜的食物隨即匱乏,飢荒因而產生。作物愈不足,人愈開墾耕地;牧草愈不夠,人愈放牧。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整個土地因而遭到破壞。這種土地遭到破壞,使得土地將來不能再恢復農作用途的現象,即稱為沙漠化現象。所以沙黑爾地區的乾旱大災難,固然與降雨因素有關,但是若人口成長不太快,牲畜繁殖不過速,土地開發沒有不當,則災難不會如此嚴重悲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沙黑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