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踣不復振 - 教育百科
ˊ
ˋ
ˋ
ˋ
  • 漢語拼音 bó bù fù zhèn (變) bó bú fù zhè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ㄛ
ㄅㄨ
ㄈㄨ
ㄓㄣ

ㄅㄛ
ㄅㄨ
ㄈㄨ
ㄓㄣ

漢語拼音: bó bù fù zhèn (變) bó bú fù zhèn
釋義:
踣,跌倒。「踣不復振」猶「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01.清.陳確〈柳柳州論〉:「子厚失足當時,踣不復振。吾讀其文,論其世,未嘗不深痛之。」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書證:
01.清.陳確〈柳柳州論〉:「子厚失足當時,踣不復振。吾讀其文,論其世,未嘗不深痛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踣不復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