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殿 - 教育百科
殿
ˋ
  • 部首 ㄕㄨ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di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ㄠㄉㄚˋ˙ㄉㄜㄊㄧㄥㄊㄤˊㄖㄨˊ:「ㄍㄨㄥ殿ㄉㄧㄢˋ」、「殿ㄉㄧㄢˋㄊㄤˊ」、「ㄐㄧㄣㄌㄨㄢˊ殿ㄉㄧㄢˋ」。
  2. ㄍㄨㄥˋㄈㄥˋㄕㄣˊㄇㄧㄥˊ˙ㄉㄜㄉㄚˋㄖㄨˊ:「ㄕㄣˊ殿ㄉㄧㄢˋ」、「ㄈㄛˊ殿ㄉㄧㄢˋ」、「ㄉㄚˋㄒㄩㄥˊㄅㄠˇ殿ㄉㄧㄢˋ」。
  3. ㄗㄨㄟˋㄏㄡˋㄖㄨˊ:「殿ㄉㄧㄢˋㄏㄡˋ」、「殿ㄉㄧㄢˋㄐㄩㄣ」、「殿ㄉㄧㄢˋㄉ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解釋:
  1. 高大的廳堂。
    【例】宮殿、佛殿、大雄寶殿
  2. 本為行軍中的後尾部隊,引申為位居最後的。
    【例】殿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解釋:
[名]
1.高大的廳堂。如:「宮殿」、「佛殿」、「金鑾殿」、「森羅殿」、「大雄寶殿」。
2.行軍時保護全軍的最後一個部隊。《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文選.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畛。」李善注引薛綜曰:「殿,後軍也。」
[形]
最後的。如:「殿軍」、「殿後」。
[動]
1.鎮定、鎮守。《詩經.小雅.采菽》:「殿天子之邦。」《論語.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
2.收尾、結束。宋.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詩:「殷懃木芍藥,獨自殿餘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擊打之聲。《說文解字.殳部》:「殿,擊聲也。」

2. 高大之廳堂,或通稱高大之房屋。如:「宮殿」、「大雄寶殿」。《玉篇.殳部》:「殿,大堂也。」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振繡衣被褂裳,襛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元.趙孟頫〈宮中口號〉詩:「日照黃金寶殿開,雕闌玉砌擁層臺。」

3. 行軍時保護全軍位居最後之部隊。《廣韻.去聲.霰韻》:「殿,軍在前曰啟,後曰殿。」《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漢.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畛。」唐.李善.注引薛綜曰:「殿,後軍也。」

4. 最後。如:「殿後」。《玉篇.殳部》:「殿,後也。」漢.班固〈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臣請以馬軍三千為先鋒,陛下親帥大軍殿後徐進。」

5. 鎮定、鎮守。《詩經.小雅.采菽》:「殿天子之邦。」

6. 收尾、壓軸。宋.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詩二首之一:「殷懃木芍葯,獨自殿餘春。」

注音: ㄉ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殿 相關客家語 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