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徒弟學校(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pprentices' School
作者: 林如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的徒弟學校是以傳統藝人的養成教育為基礎,而以培養近代科學技術為中心的技能人員為教育目標。依據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明治政府所制定的〔徒弟學校規程〕(文部省令第二十號)而成立的。徒弟學校的名稱首先出現在一八九○年的〔小學校令〕的法規上;依此法令,徒弟學校定位為一種小學校,但實際上並未成立。而當時被視為實業之父的東京工業學校附屬職工徒弟學校校長手島精一,特別強調徒弟學校應對傳統工業之近代化及輸入工業的發展有所貢獻,因而一八九四年的〔徒弟學校規程〕中,徒弟學校便具有下級工業學校的性質。手島精一更對徒弟學校的具體教育內容、修業年限、各種經費等加以規劃,建立全國徒弟學校之雛型,促使徒弟學校在全國各地紛紛成立。
  明治中期義務教育的就學率最高僅達百分之五十,因此以修畢義務教育者為對象的徒弟學校,招生難免受到限制;況且傳統的學徒制度也妨礙了徒弟學校所期望的傳統產業近代化,因此明治政府的近代化技能人員養成教育計畫之進展並不十分順暢。由於一八九七年以後,適逢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期,因而以重化學工業為教育內容的徒弟學校更被重視,促使一八九九年二月六日公布的〔實業學校令〕,明文規定徒弟學校為一種工業學校,於是徒弟學校便具有提供近代工業職工的特質;更促使同年二月二十五日〔工業學校規程〕之制定,使得徒弟學校漸漸變質為工業學校。在一九○七年之後(日本資本主義完成期),依〔實業教育費國庫補助法〕增設的徒弟學校更高達一百多所;其中大多是因應近代工業的徒弟學校,也有女子實業學校,而因應傳統工業的職業學校則漸漸式微。
  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工業學校規程〕修改,徒弟學校制度被廢止,以因應近代工業為主的徒弟學校升格為工業學校,而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徒弟學校不得不遭到廢校的命運。因此,徒弟學校可視為具有從傳統學徒制度下的技師養成到近代化技能者養成教育的過渡性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徒弟學校(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