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飭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ch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ì
解釋:
  1. 整頓、治理。
    【例】整飭、匡飭
  2. 告誡。通「敕」。
    【例】戒飭、申飭
  3. 命令。
    【例】飭令、飭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ì
解釋:
[動]
1.整頓、治理。如:「整飭」。《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2.告誡。通「敕」。如:「戒飭」、「申飭」。《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副]
謹慎。《禮記.樂記》:「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
[形]
修飾、裝飾。通「飾」。漢.王充《論衡.答佞》:「上奢,己麗服;上儉,己不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整頓、治理。《說文解字.力部》:「飭,致堅也。」清.段玉裁.注:「致之於堅,是之謂飭。」《玉篇.力部》:「飭,正也。」《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三國志.卷三八.蜀書.許麋孫簡伊秦傳.許靖》:「知足下忠義奮發,整飭元戎,西迎大駕,巡省中嶽。」

2. 謹慎。《玉篇.食部》:「飭,謹貌。」《禮記.樂記》:「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禮記.月令》:「乃命冢宰,農事備收,舉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3. 告誡、命令。通「敕」。如:「戒飭」、「申飭」。《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信飭百官,眾功皆興。」《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今查得一物,形如蛤蚧,欲將赤日吞下,使世界變為黑暗,是以本督不忍坐視,飭令各營鳴砲放槍救護。」

4. 修飾、裝飾。同「飾」。《呂氏春秋.孟冬紀.節喪》:「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雲,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備之,黼黻文章以飭之,引紼者左右萬人以行之,以軍制立之然後可。」漢.王充《論衡.答佞》:「上奢,己麗服;上儉,己不飭。」

注音: ㄔ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