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至高永生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ethinrityeshwar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度古典舞劇,屬於巴拉他納亞舞蹈。劇情描述耶穌的一生,由方濟巴布沙(Francis Barboza)神父編舞,克萊許(Klesh)作詞,謝度馬哈凡(P. Sethumadhavan)作曲及演唱。舞劇共分為十四幕。第一幕「啟舞」,第二幕「聖母領報」,第三幕「耶穌的降生」,第四幕「施洗約翰的斷頭」,第五幕「耶穌,愛之舞的主人;受誘惑、收徒弟們」,第六幕「真福八端」,第七幕「顯神蹟」,第八幕「愛的聖餐」,第九幕「山園中的掙扎」,第十幕「受審判」,第十一幕「寬恕」,第十二幕「驚天動地震撼人心」,第十三幕「光榮的復活」,第十四幕「新生命之舞」及Mangalam(謝幕)。至高永生神是巴布沙神父,將印度舞與基督教的信仰融合一起,表現印度的文化、信仰、人、自然及神的愛。其以面部的豐富表情及肢體、手勢來表達劇情,這些特有信號與標記都是巴布沙神父自創及運用巴拉他納雅舞蹈的特色來表現。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至高永生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