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
解釋:
  1. →山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
解釋:
[名]
1.木筏。《集韻.平聲.麻韻》:「楂,水中浮木。」唐.貫休〈寄李道士〉詩:「長嘯仙鐘外,眠楂海月邊。」
2.砍伐後所留的樹樁。元.司農司《農桑輯要.卷三.接廢樹》:「掘去中間正根,將周圍根楂,細鋸子截成砧盤。」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
解釋:
參見「山楂」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ㄚ

植物名。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產於我國南部及臺灣全島海拔七百至二千三百公尺林中。嫩枝具刺,有軟毛。冬芽茶褐色,無毛。葉互生,長橢圓形。繖房花序;果實球形,熟時黃紅色,多浸漬而後食用。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而又設以奇異小蟲水草楂梨橘柚,苦鹹酸辛,雖蜇吻裂鼻,縮舌澀齒,而咸有篤好之者。」亦稱為「山楂」、「檕梅」、「查梨」。

㈡ㄔㄚˊ

1. 水中浮木。《集韻.平聲.麻韻》:「楂,水中浮木。」唐.貫休〈寄李道士〉詩:「長嘯仙鐘外,眠楂海月邊。」宋.沈與求〈雨不止〉詩:「已看城郭半浮楂,水戽聯翩接渚涯。」

2. 砍伐後所留之樹椿。元.司農司《農桑輯要.卷三.栽桑.接廢樹》:「掘去中間正根,將周圍根楂,細鋸子截成砧盤。」

3. 柴門。《玉篇.木部》:「楂,柴門也。」

注音: ㈠ㄓㄚ ㈡ㄔ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