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侃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ㄜˊㄌㄜˋㄘㄨㄥㄖㄨㄥˊㄅㄨˊㄆㄛ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ㄎㄢˇㄎㄢˇㄦˊㄊㄢˊ」。
  2. 調ㄊㄧㄠˊㄎㄢˇㄧˇㄧㄢˊㄩˇㄒㄧˋㄋㄨㄥˋㄏㄨㄛˋㄔㄠˊㄒㄧㄠˋㄅㄧㄝˊㄖㄣˊㄖㄨˊ:「ㄊㄚㄒㄧˇㄏㄨㄢ調ㄊㄧㄠˊㄎㄢˇㄊㄨㄥˊㄒㄩㄝˊㄓㄣㄕˋㄅㄨˋㄧㄥㄍ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n
解釋:
  1. →侃侃、調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n
解釋:
參見「侃侃」、「侃爾」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剛直、理直氣壯。《說文解字.川部》:「侃,剛直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向栩》:「徵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百官憚之。」唐.柳宗元〈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立誠之節,侃侃焉無所屈也。」

2. 和樂貌。《玉篇.人部》:「侃,樂也。」《論語.先進》:「冉有、子貢,侃侃如也。」《漢書.卷七三.韋賢傳》:「我雖鄙耇,心其好而,我徒侃爾,樂亦在而。」唐.顏師古.注:「侃,和樂貌。」

3. 從容不迫。《野叟曝言》第六回:「世兄侃侃而談,詞嚴義正,孩兒汗下通體。」《黃繡球》第三回:「黃繡球只是侃侃而談,全不像他平時的性質。」

4. 戲弄、嘲弄。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那隔牆酬和都胡侃。」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白頭吟,非浪侃。」《宋元戲文輯佚.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若提起,這柳七,誰不識此公是佶倬客?釀旦調侃,是他為第一。」

注音: ㄎ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