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軫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ㄔㄜ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zhě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ěn
解釋:
  1. 古代車箱後部的橫木。
  2. 傷痛、憐憫。
    【例】軫懷、軫念、軫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ěn
解釋:
[名]
1.古代車箱底部的橫木。《說文解字.車部》:「軫,車後橫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折軫。」
2.車子。《魏書.卷五四.高閭傳》:「自大軍停軫,庶事咸豐。」
3.樂器上調整弦線的軸。《魏書.卷一○九.樂志》:「以軫調聲。」
[動]
扭轉、轉動。《文選.枚乘.七發》:「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軫谷分。」
[副]
傷痛、憐憫。《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出國門而軫懷兮。」漢.王逸.注:「軫,痛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車後或車箱底部之橫木。《說文解字.車部》:「軫,車後橫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折軫。」
2. 車。《魏書.卷五四.列傳.高閭》:「自大軍停軫,庶事咸豐。」晉.陸機〈贈馮文羆〉詩:「發軫清洛汭,驅馬大河陰。」
3. 樂器上調整絃線之軸。《魏書.卷一○九.樂志》:「以軫調聲。」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八.張秦.捨舊圖新》:「東坡先生以為一代之詩當推魯直,二公遂捨舊而圖新,其初改轅易轍,如枯絃敝軫。」
4. 扭轉、轉動。漢.枚乘〈七發〉:「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軫谷分。」
5. 傷痛、憐憫。《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鼂吾以行。」唐.張祜〈散花樓〉詩:「錦江城外錦城頭,回望秦川上軫憂。」
6. 星宿名。南方朱雀七宿之一。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注音: ㄓ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