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使ㄕˇㄊㄧˇㄏㄨㄛˋㄐㄩˋㄊㄢˊㄒㄧㄥˋ˙ㄉㄜㄨˋㄊㄧˇㄧㄡˊㄨㄢㄉㄨㄢˇ˙ㄉㄜㄓㄨㄤˋㄊㄞˋㄅㄧㄢˋㄓˊㄏㄨㄛˋㄅㄧㄢˋㄔㄤˊㄖㄨˊ:「ㄕㄣㄓˊ」、「ㄕㄣㄔㄤˊ」、「ㄕㄣㄌㄢˇㄧㄠ」、「ㄕㄣㄕㄡˇㄅㄨˊㄐㄧㄢˋㄨˇㄓˇ」。
  2. ㄅㄧㄠˇㄅㄞˊㄔㄣˊㄕㄨˋㄖㄨˊ:「ㄕㄣㄩㄢ」、「ㄕㄣㄅㄞˊ」、「ㄕㄣㄌ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1. 物體由常態舒展開來。與「縮」相對。
    【例】伸直、伸懶腰、伸長脖子
  2. 由緊縮狀態拉長出去。與「縮」相對。
    【例】烏龜將頭伸出殼外。 ◎
  3. 表白、陳述。通「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動]
1.使肢體或彈性物體由彎、短的狀態變直或變長。如:「伸懶腰」、「伸直」、「伸長」。
2.表白、陳述。通「申」。如:「伸冤」、「伸白」。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伸、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使肢體或彈性物體由彎、短的狀態變直或變長。
  2. [[形] ] 平整。
音讀: si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延長,由短變長。
  2. [[動] ] 表白、陳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展開、拉直或延長。如:「伸懶腰」、「伸長」。《說文解字.人部》:「伸,屈伸。」《淮南子.氾論》:「夫繩之為度也,可卷而伸也。」

2. 擴展、施展。多用於抽象事物。《易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漢.王充《論衡.累害》:「清正之仕,抗行伸志。」

3. 盡。《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三國志平話》卷中:「曹操亦伸禮而待關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

4. 表白、陳述。通「申」。如:「伸冤」、「有志難伸」。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唐.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注音: ㄕ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