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礁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jiā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ˋㄏㄞˇㄓㄨㄥㄏㄨㄛˋㄐㄧㄤㄏㄜˊㄌㄧˇ˙ㄉㄜㄧㄢˊㄓㄨㄤˋㄨˋㄖㄨˊ:「ㄢˋㄐㄧㄠ」、「ㄐㄧㄠㄕˊ」、「ㄕㄢㄏㄨˊㄐㄧㄠ」。
  2. ㄔㄨˋㄐㄧㄠ:①ㄔㄨㄢˊㄗㄞˋㄏㄤˊㄒㄧㄥˊㄓㄨㄥㄆㄥˋㄕㄤˋㄢˋㄐㄧㄠㄖㄨˊ:「ㄋㄚˋㄙㄠㄔㄨㄢˊㄗㄞˋㄏㄞˇㄓㄨㄥㄔㄨˋㄐㄧㄠㄔㄣˊㄇㄛˋ。」②ㄅㄧˇㄩˋㄗㄠㄩˋㄎㄨㄣˋㄋㄢˊㄓㄤˋㄞˋㄖㄨˊ:「ㄓㄜˋ˙ㄍㄜㄋㄧㄢˊㄉㄨˋㄐㄧˋㄏㄨㄚˋㄧㄡˋㄔㄨˋㄐㄧㄠ˙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1. 江河、海洋中,隱藏或浮現水面的岩石。
    【例】暗礁、礁岩
  2. 由生物遺骸堆積而成的岩狀物。
    【例】珊瑚礁、生物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名]
1.在江河、海洋中,隱藏於水面下或浮現在水面上的岩石。如:「暗礁」、「礁石」。
2.珊瑚蟲遺骸堆積而成的岩狀物。如:「珊瑚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暗藏在海或河中的岩石。
音讀: tsia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江河、海洋中,隱藏水面下或浮現水面上之岩石。如:「礁石」。清.黃宗羲〈縮齋文集序〉:「其在於水,則瀑布亂礁也。」《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忽然天崩地塌的一聲響亮,把饒鴻生嚇得直跳跳起來,說:『不好了!怕是船觸了暗礁了!』」

2. 珊瑚蟲遺骸堆積而成之岩狀物。如:「珊瑚礁」、「堡礁」。

3. 礦石名。含銀成分高。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下.銀》:「雲南銀礦,……凡成銀者曰礁,至碎者曰砂,……其礁砂形如煤炭,底襯石而不甚黑,其高下有數等。」

4. 煤焦。明.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七.金石類.煤炭石墨》:「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可五日不絕火,煎丱煮石,殊為省力。」

5. 「礁嶢」:高貌。《洛陽伽藍記.卷四.開善寺》:「石磴礁嶢,朱荷出池。」亦作「嶕嶢」。

注音: ㄐ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