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靖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ㄧㄥˊㄉㄧㄥˋ使ㄕˇㄉㄧㄥˋㄖㄨˊ:「ㄐㄧㄥˋㄌㄨㄢˋ」、「ㄐㄧㄥˋㄋㄢˋ」。
  2. ㄆㄧㄥˊㄆㄧㄥˊㄐㄧㄥˋㄖㄨˊ:「ㄆㄧㄥˊㄐㄧㄥˋ」、「ㄐ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g
解釋:
  1. 平定、使安定。
    【例】靖亂
  2. 安定、平靜。
    【例】平靖、安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g
解釋:
[動]
1.平定。《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靖兵,好以為事。」唐.岑文本〈冊趙王孝恭改封河間郡王文〉:「擁節西騖,靖巴漢之妖氛。」
2.治理。《詩經.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漢.毛亨.傳:「靖,治。」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若不靖於本,而務救於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
3.計劃、圖謀。《詩經.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嗟我後人,命其靡常,靖享爾位,瞻仰靡荒。」
[形]
1.恭敬。《管子.大匡》:「士處靖,敬老與貴,交不失禮。」
2.安定、平安。宋.曾鞏〈試中書舍人制誥三道〉:「今方內靖嘉,百揆攸敘。」
[名]
1.清靜。《管子.百心》:「建當立有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
2.姓。如唐代有靖君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ī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立容安靜。《說文解字.立部》:「靖,立竫也。」清.段玉裁.注:「謂立容安竫也。」

2.平定。《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靖兵,好以為事。」唐.岑文本〈冊趙王孝恭改封河間郡王文〉:「擁節西騖,靖巴漢之妖氛。」

3.安定、平安。《左傳.昭公六年》:「今吾子相鄭國,作封洫,立謗政,制參辟,鑄刑書,將以靖民,不亦難乎?」宋.曾鞏〈試中書舍人制誥三道〉:「今方內靖嘉,百揆攸敘。」

4.治理。《詩經.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漢.毛亨.傳:「靖,治。」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若不靖於本,而務救於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

5.計劃、圖謀。《詩經.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漢.毛亨.傳:「靖,謀。」《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嗟我後人,命其靡常,靖享爾位,瞻仰靡荒。」

6.思。《廣韻.上聲.靜韻》:「靖,思也。」

7.恭敬。《管子.大匡》:「士處靖,敬老與貴,交不失禮。」

8.清靜。《龍龕手鑑.立部》:「靖,亦作靜字。」《管子.百心》:「建當立有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

9.姓。如唐代有靖君亮。《廣韻.上聲.靜韻》:「靖,又:姓。齊靖郭君之後。《風俗通》云:『單靖公之後。』」

注音: ㄐ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