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ㄊㄨˊㄗㄞˋㄊㄠˊㄘˊㄅㄧㄠˇㄇㄧㄢˋㄕㄤˋ˙ㄉㄜㄏㄨㄚˋㄒㄩㄝˊㄨˋㄓˊㄧㄠˊㄕㄠㄏㄡˋㄎㄜˇㄗㄥㄊㄧㄢㄍㄨㄤㄘㄞˇㄧㄢˊㄙㄜˋㄉㄥˇㄖㄨˊ:「ㄧㄡˋㄘㄞˇ」、「ㄧㄡˋㄧㄠˋ」、「ㄕㄤˋㄧㄡˋ」、「ㄧㄡˋㄌ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òu
解釋:
  1. 塗覆在陶瓷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顏料。是以長石、石英、硼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加水成漿,施於坯體表面,入窯燒製而成。能增加製品的器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強度,並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
    【例】鉛釉、裂紋釉、高溫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òu
解釋:
[名]
塗覆在陶瓷表面,使之有光澤的顏料。參見「釉藥」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