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君子于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君子于役〕是〔詩經‧國風‧王〕的篇名,「王」指周朝東都洛邑王城畿內約六百方里之地,〔君子于役〕詩篇是在王室附近百姓人家採集而來,為一位婦人思念她久役於外的丈夫所作之詩。此詩形式上分為二章,但文句語意多重複,益見思念之情。大意為夫君行投在外,婦人在暮色蒼茫之中,看到「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之情景,雞都回窩歇息了,太陽也下山了,牛羊也返家了,獨有夫君遲遲不歸,充滿了孤寂與無奈。詩篇最後以「君子于役,苟無飢渴?」作為結語,關懷無法返家團聚的夫君,只盼望他能免受飢渴之苦,字裡行間,真情流露。方玉潤〔詩經原始〕對此詩評論云:「言情寫景,可謂真實樸至。夫婦遠離,懷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即詩之所為教。」即是詩文所表現的,全然是妻子對丈夫的關切與體恤,細膩而周備,是真摯的情感;除此之外,並無怨懟或自憐,仍然照常料理家務,可說是古代一位賢淑妻子的寫照,所謂「用情而得其正」,即是此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君子于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