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粉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ㄇㄧ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fě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ˋㄇㄛˋㄓㄨㄤˋ˙ㄉㄜㄨˋㄓˊㄖㄨˊ:「ㄇㄧㄢˋㄈㄣˇ」、「ㄏㄨㄚㄈㄣˇ」、「ㄊㄞˋㄅㄞˊㄈㄣˇ」、「ㄉㄧˋㄍㄨㄚㄈㄣˇ」、「ㄒㄧˇㄈㄣˇ」。
  2. ㄋㄧㄢˇㄙㄨㄟˋㄙㄨㄟˋㄌㄢˋㄖㄨˊ:「ㄈㄣˇㄙㄨㄟˋ」、「ㄈㄣˇㄕㄣㄙㄨㄟˋㄍㄨˇ」。
  3. ㄊㄨˊㄇㄛˇㄓㄨㄤㄕˋㄖㄨˊ:「ㄈㄣˇㄕㄨㄚ」、「ㄈㄣˇㄕˋ」。
  4. ㄅㄞˊㄙㄜˋ˙ㄉㄜㄖㄨˊ:「ㄈㄣˇㄇㄧㄢˋ」、「ㄈㄣˇㄉㄧㄝˊ」。
  5. ㄘㄚㄗㄞˋㄌㄧㄢˇㄕㄤˋ˙ㄉㄜㄒㄧˋㄇㄛˋㄓㄨㄤˋㄏㄨㄚˋㄓㄨㄤㄩㄥˋㄆㄧㄣˇㄖㄨˊ:「ㄧㄢㄕㄨㄟˇㄈㄣˇ」、「ㄈㄣˇㄅㄧㄥˇ」、「ㄒㄧㄤㄈㄣˇ」、「ㄈㄣˇㄉㄧˇㄕㄨ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ěn
解釋:
  1. 細末狀的固體顆粒。
    【例】花粉、麵粉、洗衣粉
  2. 擦在臉部的細末狀化妝品。
    【例】脂粉、香粉、蜜粉
  3. 以粉狀物製成物品。
    【例】粉絲、涼粉、粉筆
  4. 塗抹、塗飾。
    【例】粉刷、粉飾
  5. 破壞、使破碎。
    【例】粉身碎骨
  6. 白色且帶粉細柔和感覺的。
    【例】粉蝶、粉牆、粉彩
  7. 口感疏鬆、帶有顆粒物。
    【例】這蘋果吃起來粉粉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ěn
解釋:
[名]
1.擦在臉部的細末狀化妝品。《說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如:「脂粉」、「香粉」。《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2.細末。明.張自烈《正字通.米部》:「凡物磑之如屑者皆名粉。」如:「花粉」、「麵粉」、「胡椒粉」、「洗衣粉」。
[動]
1.塗抹、塗飾。如:「粉刷」。漢.揚雄《太玄經.卷五.視》:「粉其題䪻,雨其屋須,視無姝。」
2.碾碎、碎爛。如:「粉身碎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錄》:「乃發其墓,粉其骨而颺之。」
[形]
1.白色的。如:「粉蝶兒」。《儒林外史》第六回:「頭戴紗帽,身穿圓領補服,腳下粉底皂靴。」
2.北平方言。指猥褻的、淫穢的。如:「粉曲」、「粉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細末狀的物質。
  2. 名詞後綴。利用穀類磨成粉末所製成的食品,常會加上「粉」字,如「米粉」(bí-hún),就是用米磨成粉末之後再加工製造而成的細長狀食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