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吳萬鈞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55年(1966)即有設立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農資中心)之構想。56年中華農學會於中興大學舉行聯合年會大會,會中有會友提案設立農資中心,農學會在接受大會委託後,始進行農資中心之規畫及籌備事宜。65年8月20日,農復會李主任委員崇道發起設置農資中心基金案,至67年9月7日止,共募得基金新臺幣8,500,000元正。之後,由於農委會補助,農資中心始得展開各項服務工作,並於67年10月1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為配合農業研究工作之發展,並促進國內外農業科學資料之交流與運用,農資中心成立之宗旨為:(1)配合農業發展支援農業研究;(2)有效利用農業科學資料;(3)促進國內外農業科學資料交流;(4)建立有效的農業科學資料網。
  依農資中心之組織規程,農資中心得設服務組、資料組以及合作組等3組,自69年會計年度起,開始執行行政院「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之「建立全國農業科技資訊服務系統計畫」以來,由於業務範圍不斷擴大以及資訊技術分工日益精細,逐年將原設之3組調整至目前(82年)6個組,即將資料組分出成立資訊分析、資料處理以及資料作業3個組,服務組改稱資訊服務組,合作組則改為研究發展組,另增設行政總務組。
  農資中心製作之資訊庫,包括農業科技人才資訊庫(FASTEP),農業科技研究及發展計畫資訊庫(FASTEJ),農業科技文獻資訊庫(FASTEL),農業科技索引典資訊庫(FASTET),農業問答資訊庫(AKD),農業術語資訊庫(ATS),農業文件光碟影像處理系統(IPS),共7個資訊庫;另自國外引進7個資訊庫系統:DIALOG、ORBIT、BRS、STN、ESA-IRS、DIMDI、FOODLINE,共589個資訊庫。
  農資中心提供之服務工作,在性質上分成兩類:一類是以提供國內外各種農業科技資訊為主之資訊服務工作;另一類是利用農資中心累積之工作經驗與自國外引進之資訊技術結合,為國內各單位提供之技術服務工作。
  (一)資訊服務工作:(1)館藏資料之參考與閱覽;(2)諮詢服務;(3)影印及館際合作服務;(4)農業科技摘要服務;(5)國內外資訊庫之檢索服務;(6)專題選粹。
  (二)技術服務工作:農資中心以多年來累積之資訊系統發展經驗,以及資訊應用技術,為國內各單位提供下列各項技術服務工作:(1)資訊分析及處理技術訓練;(2)索引典製作技術提供;(3)應用軟體系統設計;(4)決策支援系統規畫;(5)資訊系統技術轉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