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dlerian Psychotherapy
作者: 洪莉竹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阿德勒諮商法是由奧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所發展出來的人格理論與治療體系,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取向。
  阿德勒自稱其心理學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因為他強調每一個體在其社會環境中有「自我決定」 的能力,是一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在其主觀的現象世界中,朝著既定的生活目標前進。其主要論點有:
  1.人具有主動性:阿德勒不同意佛洛依德(S. Freud)強調生物、本能決定的觀點,認為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非犧牲者;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2.自卑與超越:阿德勒相信人們一生下來就有幼小無能的自卑感,為了克服這種自卑感,個體興起了超越動機,追求完美。
  3.生活方式:每個人均有其獨特的生活目標,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阿德勒稱其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種生命的指標、生活的計畫,也可以說是自我引導的系統。生活方式受童年生活的影響甚巨。
  4.社會興趣:由於人的脆弱和限制,個體必須和別人發生聯繫,使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受到保護。阿德勒認為每一個人都努力地想使自己變得重要,但人也必須體認到人類的重要性是依他們對別人生活所作的貢獻而定。
  5.家庭星座:個體的出生序及早年與父母、手足之間的互動,均為個人生活型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
  6.諮商過程為:
  (1)建立關係:建立合作的諮商關係。
  (2)探索個體的生活型態:了解個體生活型態的結構與動力,以找出當事人不良行為及思考的背後原因、解釋,使當事人了解這些負面思考對生活的限制。
  (3)頓悟與解釋:鼓勵當事人內省,藉著諮商員的解釋,使其對自己行為的因果有所頓悟及洞察。
  (4)重新定位:協助當事人從舊模式中超越,發現新途徑,鼓勵他面對問題並加以解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