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文大辭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賴麗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文大辭典〕共計10冊,於民國62年(1973)由中華學術院負責編輯,收錄單字包括正字、異體、古字、略字及俗字、後起字,其來源以〔康熙字典〕為主,並參考爾雅、方言、說文、廣韻等古代字書。所收辭彙以成語、術語、格言、疊字、詩詞曲語、人名、地名、職官名、年號、書名、動植物名、及名物制度等為主,其來源主要是經史子集歷代文獻,並參考著名的類書和辭典。
  正文編排原則上按〔康熙字典〕部首分類,同部首各字先分筆畫少多,再依字形起筆之點、橫、直、撇為序排列,各單字所屬辭彙的排列方式亦按筆畫少多及字形起筆順序。單字之解釋,主要在說明其構造與本意、各種訓義之淵源、形音義之相互關係、及其疑義異說,包括3部分:(1)字形,依時代先後列出引自古代字書的不同字體;(2)字音,依次注該字本義之反切、平水韻之韻目、以及國語與羅馬注音,一字有數音則分條以甲、乙、丙等符號標明之;(3)字義:在各讀音之下,依照本義、引申義、假借義次序分條以一、二、三等符號標示說明,引申義及假借義又以名詞、動詞、形容詞、助詞為序,各附例句以明用法。辭彙之解說,凡一詞數義均分項注明其解釋、出處、及例句。
  為便利查檢,每冊冊首均附部首檢字表,第10冊正文之後另刊筆畫索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文大辭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