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冠禮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guàn l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n lǐ
解釋:
  1. 古代男子滿二十歲所舉行加冠的禮儀。冠禮舉行後即代表成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冠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n lǐ
解釋:
古代男子的成年儀式。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至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戴上新帽。此一紀念儀式即稱為「冠禮」。《禮記.冠義》:「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冠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冠禮」是我國古代為男子滿二十歲特別舉行的一項成人禮。冠禮表示一個青少年正式成為成年人,開始被視為具有獨立的人格,有資格參與各種典禮儀式,所以冠禮可說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參與各種活動的標記。
  古人舉行冠禮甚為慎重;在先前準備活動中,首先由家長鄭重卜筮,以決定舉行冠禮的日子和所邀請的來賓,而行冠禮的地點則在祖廟。典禮的過程,先是由尊長為受冠禮者戴上三層帽子:第一頂是日常禮儀用的緇布冠;其次是一般正式場合用的皮弁;然後是重要大典所用的爵弁。如此即代表這位青年被授與了完備的禮服,可以參加各種禮儀。加冠之後,尊長要為這青年取一個「字」,從此,除了親長之外,大家都不能直呼他的本名,而要稱他的字,以表示尊重。行完冠禮後,這位青年的母親和兄弟都要向他敬禮,表示尊重他從此成為一個成人。冠禮完成後,青年要擇日穿上禮服,以成人的禮數去覲見國君、地方長官和鄉里長老,一則表示開始以成人身分參與社會活動,一則接受長者的祝福與勉勵,以激發理想和志氣。
  整個冠禮的過程引發受冠者自尊自重的精神,從而建立崇高的理想,實為一項深具教育意義的禮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冠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