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惟邦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 wéi bāng bě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民惟邦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 wéi bāng běn |
解釋:
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元史.卷一三○.阿魯渾薩理傳》:「民惟邦本,傷本以斂怨,亦非宰相福也。」也作「民為邦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民惟邦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傅元龍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惟邦本」一辭,出自〔尚書.五子之歌〕;記載太康耽於享樂,荒廢政務,人民不堪其苦,有窮國君羿,乘太康狩獵之際,出兵阻止太康返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就以太康為鑑,並循先祖大禹之遺訓,作成〔五子之歌〕。經文上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君王應親近百姓,不可視百姓為卑下之人,只有人民才是立國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 國家的構成要素有三:人民、土地與主權;而三者之中以人民為首要,無人民則土地荒廢,政府無法組成,主權亦無從行使。國家為人民之集合體,古聖先賢深明此理,闡揚「國之本在民」的理念。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學〕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些民本思想的重點,就在執政者首應尊重民意,為民謀福。觀之歷代政治,順民則昌,逆民則亡。君王仁民愛物,視民為國之瑰寶,則天下大治;反之,君王倒行逆施,視民為草芥,人民離心,則國必亡。「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哲理,是中國政治哲學的正統思想。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惟邦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