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è y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測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è yàn |
解釋:
以一定標準測量能力或成績的方式。如:「智力測驗」、「學科測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測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esting |
作者: | 陳英娥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測驗在教育上是指以一定的標準,客觀的度量人的智力或能力。 桑代克(E.L. Thomdike, 1874~1949)最早提出「一切存在的事物,必為量的存在,凡存在者,必能測量。」他被稱為教育測驗運動之父。教育測驗最常見的有兩大類,包括智力測驗和成就測驗。一九○六年法人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首先發明智力測驗,用一定的標準來度量兒童的智力。他們首先編製一些試題,由易入難,對不同年齡的兒童實施測驗,再求各年齡兒童的平均成績。反之,依照此標準,可以測度兒童智力的發展到什麼程度。成就測驗是指以標準化測驗度量學生的學業成績。一九○八年斯登(Stone)首先編製算術標準測驗,一九一○年美國教育測驗已相當普及,到了一九三○年末,已編有三千種測驗。成就測驗的編製方法與智力測驗類似。兩者都是客觀的、有確定之標準的,因此,比一般考試的題目其有較高的客觀性。 以數學成就測驗為例,第二次國際數學研究(SIMS)在一九八四年發展出一套評量各國十三歲學生數學成就的測驗,其主要內容包括算術、代數、幾何、機率與統計、測量;認知能力的評量分計算、理解、應用、分析四個層次,每一層各含不同之數學能力。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測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ik-giām
|
解釋:
|
|
同義詞: | 考試、考驗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測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