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用分時系統 - 教育百科
共 | |
用 | |
分 | |
時 | |
系 | |
統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mputer-Time-Sharing System; Compatible-Time-Sharing System,簡稱CTSS |
作者: | 楊建民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適當的硬體設備與軟體程式所組成的電腦系統,可將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的時間及其他系統資源分配給許多的使用者;卻不讓使用者察覺他和其他人在共同使用同一部電腦系統,謂之共用分時系統(Compatible-Time-sharing System,簡稱CTSS)。 事實上,分時系統的觀念早在1960年代就有了。由於當時電腦系統的價格相當高,所以大多數組織機構都建立一套大型的中央電腦系統,將昂貴的電腦時間平均分配給眾多的使用者,藉以達成較佳的經濟效益。 共用分時系統允許多位使用者在同一時間共用同一部電腦系統,而每一位使用者可以透過終端機或工作站與CPU交談。共用分時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預先設定使用者的處理作業每次所能使用的CPU時間配額(Quota),各個作業則依進入系統的先後順序形成一個等候處理的隊伍,CPU則輪流處理進入系統的各個作業。如果某一作業無法在指定的時段內處理完畢,則CPU會先將其執行狀態和相關的資料儲存起來,然後轉而處理排在最前面的作業,等到服務過等候隊伍中的所有作業後,再繼續處理此一未完的作業。由於CPU的處理速度極快,可以在多個作業之間迅速切換,而使用者直接接觸到的終端機或其他週邊設備的輸入、輸出動作相對較慢,所以使用者往往會覺得整部電腦好像只有他一個人使用一樣。 共用分時系統一詞有時也專指一套著名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該作業系統係美國政府補助研究經費,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設計完成的,主要是實驗分時系統的各項特性。將CTSS裝置在IBM 7090電腦上,最多可供32位交談式使用者同時使用,使用者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交談式指令來完成檔案管理、程式編譯與執行等工作。CTSS的設計極為成功,從1961年開始,直到1972年晚期還在使用。CTSS的實驗結果充分顯示了分時系統的便利之處,同時也奠立新一代分時系統的發展基礎。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共用分時系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