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ㄢㄩㄢˊㄔㄥˊㄔˇㄓㄨㄤˋㄩㄥˋㄌㄞˊㄑㄧㄝㄉㄨㄢˋㄇㄨˋㄘㄞˊㄏㄨㄛˋㄍㄤㄊㄧㄝˇㄉㄥˇ˙ㄉㄜㄍㄨㄥㄐㄩˋㄖㄨˊ:「ㄐㄩˋ˙ㄗ」、「ㄍㄤㄐㄩˋ」、「ㄉㄧㄢˋㄐㄩˋ」。
  2. 使ㄕˇㄩㄥˋㄐㄩˋ˙ㄗㄍㄨㄥㄗㄨㄛˋㄖㄨˊ:「ㄐㄩˋㄕㄨˋ」、「ㄐㄩˋㄉㄨㄢˋ」、「ㄌㄚㄐ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以薄金屬片製成,邊緣有高低尖齒,用來將固體材料截斷的工具。
    【例】電鋸、鋸子
  2. 截斷。
    【例】鋸斷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薄鋼片製成,邊緣有尖齒,用來截斷木材或鋼鐵等的工具。如:「電鋸」、「手鋸」、「鋸子」。
2.一種古代用來截斷肢體的刑具。《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三國吳.韋昭.注:「割劓用刀,斷截用鋸。」
[動]
截斷。漢.桓寬《鹽鐵論.除狹》:「或至鋸頸殺不辜而不能正。」《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用一種特製的兩腳鉤釘,綴合、接補破裂的陶、瓷等器具。如:「鋸碗」、「鋸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ì/kù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鋸子鋸物。
  2. [[名] ] 用來斷開木頭的工具,邊緣有尖齒。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ㄩˋ

1. 薄鋼片製成之器械,邊緣有尖齒,用以片解木石或鋼鐵等物。如:「電鋸」、「手鋸」、「鋸子」。《說文解字.金部》:「鋸,槍唐也。」清.段玉裁.注:「槍唐,蓋漢人語。」《墨子.備城門》:「門者皆無得挾斧斤鑿鋸椎。」清.魏源〈家熟再示兒耆〉詩六首之六:「樹倒藤自枯,鋸勤木終墜。」

2. 以鋸截斷。漢.桓寬《鹽鐵論.除狹》:「或至鋸頸殺不辜而不能正。」《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臧宮》:「宮夜使鋸斷城門限。」

3. 古代截斷肢體之刑具。《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三國吳.韋昭.注:「割劓用刀,斷截用鋸。」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如今朝廷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之豪俊哉?」

㈡ㄐㄩ

以一特製之雙腳鉤釘,綴合、接補破裂之器物。如:「鋸碗」、「鋸鍋」、「鋸盆」。

注音: ㈠ㄐㄩˋ ㈡ㄐ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