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印章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yìn zhā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zhāng
解釋:
  1. 圖章。
    【例】到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提領存款,必須攜帶印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印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圖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zhāng
解釋:
圖章。如:「到銀行或郵局領錢,必須攜帶印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印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素清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章是日常生活作為憑信的一種工具,起源頗早,春秋戰國時已普遍使用,當時無論官、私印均稱為鉨,鉨即璽。秦統一後,限制璽字為天子專用,一般人僅能稱為印,其材質以銅為多,官印因官秩高低,而有金、銀之別。漢代以土德,土數為五,印面為湊足五字,而另有印章之稱,如「丞相之印章」等,此後,印章成了常用名稱。
  除了鉨、璽、印、印章外,漢魏私印又稱印信。唐武后時因嫌璽音與死近,曾詔令改稱寶字,有「皇帝之寶」等印。唐以後印又有記、朱記之名稱,通常用於臨時性質之官印,其使用者之官階較低。明初以來,也另有關防之稱,也是臨時任命時用。此外,又有戳記、戳子、條記等稱,也是較低官職之用。
  宋以後有專鈐蓋於收藏品上的印章,別稱為圖書,如「御府圖書」印。後更有合圖書、印章二詞為圖章者,這一名詞沿用至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印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印仔
相似詞 鈐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