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魚池之殃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比喻無辜的災禍。見「殃及池魚」條。01.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雜記》:「邑因繭絲之取,邑無生意,民&244fe.jpg;魚池之殃。」<a name="池魚之禍"> </a>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比喻無辜的災禍。見「殃及池魚」條。01.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雜記》:「邑因繭絲之取,邑無生意,民&244fe.jpg;魚池之殃。」<a name="池魚之禍"> </a>
釋義:
典故說明:
典源: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1)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宋桓司馬(2)有寶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書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魚池之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