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性取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xual Orientation
作者: 林燕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我們會與相同性別、不同性別或兩種性別的人有性的吸引力,稱為性取向。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間互相吸引是同性戀,和不同性別的人有吸引力是異性戀,和兩種性別的人都有吸引力稱為雙性戀。
  性取向在絕對的異性吸引和同性吸引之間是一連續性的過程。金賽(A.C. Kinsey)和其同事曾以○至六的尺度來做性取向的範疇,○代表絕對的異性戀,六代表絕對的同性戀。
  然而在個人方面,最重要、最有意義的莫過於所知覺的吸引力或他/她實際上伴侶的性別。親密伴侶的性別與實際上所喜愛的伴侶性別並不盡然符合,像有些人喜愛和自己相同性別的伴侶,但基於社會的接受性,宗教的要求,他們都限制自己僅和異性之間有關係。在一些沒有異性的環境裡,他們會和相同性別的人發生關係。很明顯地,一個人吸引力的感覺是以伴侶的性取向為主。
  性取向的發展理論有三種:一種是生物學的理論,一般認為性染色體的數目會影響性取向,但事實上同性戀、雙性戀者染色體的數目與異性戀者並無不同。另基因也被認為是影響的因素之一,然而大部分的同性戀者都來自於異性戀的家庭。其他尚有荷爾蒙及產前因素所致,但研究上均有很多不一致的結果呈現。
  第二種是心理學的理論,雖也在努力的尋求答案,但都無法直接說明它的相關性。像很多研究探討同性戀取向的人是否易傾向於冷漠,事實上同性戀的人大多數是快樂的,不尋求心理協助的,也唯有維繫同性戀的關係,才能減少他們的焦慮。在同性戀行為上,一些文化的資料顯示有觀察者的偏差,因普遍的將其認為是不自然或不道德的,於是同性戀很難將行為公開化,或公開談論。如此一來更增添了對同性戀的好奇。
  第三種是文化,在我們的社會裡,對男女的期待是不同的,從文化的延遞傳承中看到兩性之間的行為範疇仍有許多的考量。社會大多數的男人及女人都同居在一起,並生殖下一代。由於這種規則使得異性須配對和生育。另外社會對同性戀行為的反應也有三種:一種是接受同性戀行為;一種是認為其違法、恥辱;另一種是無所謂的態度。但一般而言文化仍試著使同性戀行為不要呈現。其實對同性戀的這些態度行為均是從文化面來做考量的。性取向的影響除了有生物面、心理面的因素外,文化也提供了另一個層面的運作,它是不容忽視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性取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