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解釋:
  1. 動物名。鳥綱雞形目雉科。為長尾的大型鳥類。雙翅圓而短,不善飛翔,但雙腳強而有力,善於奔走。嘴堅硬,適合啄食土中的食物。部分有頭冠或肉垂。雄雉尾長,羽毛鮮豔美麗,多為赤銅色或深綠色;雌鳥尾稍短,毛灰褐色。大多生活在隱蔽的森林之中。臺灣原產的帝雉、藍腹鷴(ㄒㄧㄢˊ)、環頸雉等,都是世界上珍貴的雉雞類動物。 △雉雞、野雞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解釋:
[名]
1.動物名。脊椎動物門鳥綱雞形目。雄雉尾長,羽毛鮮豔美麗,多為赤銅色或深綠色;雌鳥尾稍短,毛灰褐色。俗稱為「野雞」。
2.量詞。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萬雉之城,顛墜於一檄者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鳥類名。脊椎動物門鳥綱雞形目。雄雉尾長,羽毛鮮豔美麗,多為赤銅色或深綠色;雌鳥尾稍短,毛灰褐色。《說文解字.隹部》:「雉,有十四種:盧諸雉,喬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翟山雉,翰雉,卓雉,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搖,南方曰,東方曰甾,北方曰稀,西方曰蹲。」《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俗稱為「野雞」。

2. 治理。《玉篇.隹部》:「雉,理也。」

3. 古代博戲之彩名。古時賭博,削木為骰子,一面塗黑,畫犢,一面塗白,畫雉,共五子。五子全黑叫做「盧」,是頭采;四黑一白,次之,稱為「雉」。《晉書.卷八五.列傳.劉毅》:「後在東府聚摴蒲大擲,一判應至數百萬,餘人並黑犢以還,唯劉裕及毅在後。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

4. 量詞。古代計算城牆面積之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萬雉之城,顛墜於一檄者也。」

注音: ㄓ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