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頓,喬瑟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ydn, F. Joseph (1732-1809)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奧國作曲家。生於小鎮羅勞(Rohrau),卒於維也納。幼年音樂教育習自地區的教堂唱詩班中。後來到維也納,入史提芬大教堂辦的音樂學校,接受專業的歌唱及小提琴訓練,因成年變聲而離開教堂,他的作曲技巧是自學而成,曾任摩爾進公爵(Morzin)的宮廷樂師,由於對樂器曲特別喜愛,他不斷實驗創作了許多器樂作品,擴大器樂曲的形式及作曲範圍,加強管樂器在樂團中的份量,使用快節奏的「詼諧曲」(Scherzos)取代傳說的「小步舞曲」(Minuets)和「賦格式終曲」,大膽地加入銅管和打擊樂器來豐富交響曲之色彩。他的音樂風格簡易明顯,喜用簡短的主題動機導入,然後發展成龐大的交響形式,因此後世稱他為「交響樂之父」。與舞蹈有關的重要作品:《交響曲D大調「晨」》(Symphony in D Major ""Le Matin"", 1761)、編舞奇利安(J. Kylian, 1981)。《第39號G小調交響曲》(Symphony No.39 G Minor, 1770)、編舞曼恩(H. von Manen, 1958)。《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D Major, 1772)、編舞曼恩(1978)。《第82號交響曲》(Symphony No.82 C Major, 1786)、編舞沙普(T. Tharp, 1976)。《法國號協奏曲》(Horn Concerto, 1781)、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50)。《第94號交響曲》(Symphony No.94 G Major, 1791)、編舞摩里斯(M. Morris, 1992)。《第101號交響曲「時鐘」》(Symphony 101 in D Major ""The Cloch"", 1793-94)、編舞馬辛(L. Massine, 1948)。《小號協奏曲》(Trumpet Concerto in Eb Major, 1796)、編舞巴蘭欽(195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頓,喬瑟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