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生可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後生可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釋:
年輕人每每能超越先輩,令人敬畏。《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後生可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語出《論語.子罕》。 |
|
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由於孔子一生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他對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在〈子罕〉篇中,孔子便說:「不可以小看年輕人啊!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方面也是警惕和勉勵年長者,如果只會倚老賣老而不肯努力,就會被後生晚輩趕上。後來「後生可畏」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 使用類別 用在「超越前人」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青出於藍 形音辨誤 |
|
典源: 《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1)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2)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解〕 (1) 焉:發問詞,怎麼。 (2) 聞:名望、成就。 |
|
書證:
01.《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源)
02.漢.袁康《越絕書.卷一五.篇敘外傳記》:「《詩》之〈伐柯〉,以己喻人;後生可畏,蓋不在年。」
03.《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裴松之注引三國魏.文帝〈又與吳質書〉:「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04.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看不的喬所為,歹見識,刁天決地,早難道氣昂昂後生可畏。」
05.《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張權正要開言,廷秀上前道:『自古道:後生可畏。年紀雖小,手段卻不小了。且試做了看,不要輕忽了人。』」
06.明.無名氏《霞箋記》第四齣:「記得離騷,人前好擺搖,後生可畏,仲尼見我跑。」
07.《紅樓夢》第八二回:「做一個人怎麼不望長進?你這回兒正是『後生可畏』的時候,『有聞』,『不足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後生可畏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