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指標地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You-Are-Here Map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都市或建築空間可以藉由空間組織、高差、材質和光線變化,來幫助行人掌握空間,指引行人的方向。只有當空間愈來愈複雜時,才需要指標地圖來輔助。指標地圖是用來幫助人找路的,然而我們卻經常在指標地圖面前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此刻是在地圖上的那一個位置;有時我們必須側著頭,或者將地圖在腦海裡加以旋轉,才能想像真實空間的方向與位置。
  指標地圖設計的原則其實很簡單,但是卻經常為設計者所忽略:1.在地圖上標示出「你在此地」的位置,作為觀看者的基本參考點。2.地圖的上方與實際空間的前方相對應,如此觀看者可以將地圖與空間輕易地連結。3.先選擇擺設指標地圖的地點,然後再畫指標地圖。一般設計者為了自己省事,常將困難交給使用者。他們大都事先畫好一張指標地圖,然後大量複製,再找地方放。然而受到實際空間的限制,於是同樣的指標,有的朝東、有的朝南,有的直立、有的平擺。使用者想看懂地圖就得費一番腦筋了。
  在一個街道生活非常豐富的都市裡,偶而走失了地無妨,說不定有新的發現,可以認識都市裡不為人知的一面。然而讓人找不到路的醫院設計不但增加探病者的焦慮,也可能延誤病患醫治的時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指標地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