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杙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小木樁。《左傳.襄公十七年》:「(臧堅)以杙抉其傷而死。」《南史.卷六七.程靈洗傳》:「齊人並下大柱為杙,柵水中。」
[動]
栓、繫。宋.姜夔〈昔遊〉詩:「杙船遂登岸,急買野家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
同義詞: 杙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木名。果實像梨,味酸甜,果核堅硬。又名「劉」。《說文解字.木部》:「杙,劉,劉杙。」《爾雅.釋木》:「劉,劉杙。」晉.郭璞.注「劉子生山中,實如棃,酢甜,核堅,出交趾。」

2. 小木椿。《爾雅.釋宮》:「樴,謂之杙。」晉.郭璞.注「橜也。」《左傳.襄公十七年》:「(臧堅)以杙抉其傷而死。」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

3. 栓、繫。唐.劉禹錫〈救沈志〉:「里中兒願從三四輩,皆狎川勇游者,相與乘堅舟,挾善器,維以修䋏,杙於崇邱。」宋.姜夔〈昔遊〉詩:「杙船遂登岸,急買野家酒。」

4. 以木樁捶釘或戳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昭信出之,椓杙其陰中,割其鼻脣,斷其舌。」《舊唐書.卷五五.列傳.薛舉》:「初,拔秦州,悉召富人倒懸之,以醋灌鼻,或杙其丁竅,以求金寶。」《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列傳下》:「人負一木,以繩三約之,係其髮驅之;夜則杙地繫而仆,蒙以罽,守者寢其上。」

注音: 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