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獨善其身 - 教育百科
ˊ
ˋ
ˊ
  • 漢語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釋:
  1. 只顧提高自己的德行修養完善。後多指怕招惹是非,只顧保全自己,不管他人和社會。
    【例】仔細想來,有些人自稱獨立不倚,只不過是獨善其身,但求無過而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獨善其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釋:
保持個人的節操修養。後比喻只顧自己而漠視他人的權益。《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只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獨善其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語出《孟子.盡心上》。後亦用「獨善其身」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典故說明:
「義」,作為正道、正理,是人的價值展現,也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如孔子提到「君子義以為上」。孟子更是將「義」視為君子的實踐之道,因此說到:「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故而在《孟子》中,常將「義」與「仁」、「禮」合用,謂之「仁義」、「禮義」。《孟子.盡心上》中,孟子對宋句踐說:「你喜歡遊說各國君主?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如何遊說。遊說他人時,不管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的理念,自己都能以平靜心情去體會其中樂趣。」宋句踐隨即問:「要如何才能悠然自得呢?」孟子回答:「尊崇道德,喜好仁義就能安詳自得。因此,士人在窮困時不失去仁義,成功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去仁義,士人能保有本性;成功時不背離道德,百姓不因此失望。古人在得志時,將恩惠施加於人民身上;不得志時,則修養身心以提升品德。等待能受到重用。未顯達的時候,注重個人的節操修養,顯達的時候,廣布恩澤,使天下蒼生皆能蒙受其惠。」後來原文中的「獨善其身」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後世亦用於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 &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使用類別

例句
  1. 他鄙棄爭權奪利,選擇過著獨善其身的平凡生活。
  2. 歷史上許多知識分子除了獨善其身,更希望能兼善天下。
  3. 世風敗壞,他卻能獨善其身,不同流合汙,實在令人欽佩。
  4. 在全球暖化影響下,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
  5. 他那種獨善其身的處事態度,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6. 他是個獨善其身的人,你難道還寄望他會主持公道?
書證:
01.《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源)
02.《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
03.《晉書.卷五五.列傳.夏侯湛》:「方將保重嗇神,獨善其身,玄白沖虛,仡爾養真。」
04.《陳書.卷一九.列傳.虞荔》:「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栖遲東土,獨善其身?」
05.《北史.卷四七.列傳.袁翻》:「翻名位俱重,當時賢達咸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論者鄙之。」
06.唐.韓愈〈爭臣論〉:「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07.《舊唐書.卷一○三.列傳.牛仙客》:「仙客既居相位,獨善其身,唯諾而已。」
08.宋.胡瑗《周易口義.卷八.井卦》:「君子德行既成,則當發施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受其賜,故不可遁于山林而獨善其身,亦不可吝嗇所為而不施發也。」
09.明.練子寧〈石田書隱詩序〉:「吾之所得天命者,既不足以兼善天下矣,豈不足以獨善其身乎?」
10.《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只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